close

廣州亞運會閉幕了,中國獲得了199枚金牌,這是驚人的數字。從北京奧運到廣州亞運,在2008年到2010年國家大事密集期,中國用體育這一最能刺激人心的草根政治宣揚了「中華復興」,使民眾增強信心。在我看來,中國體育的復興應暫時告一段落,邁向更高的發展階段。

體育究竟是什麼?至少包括兩層含義:一個是職業或專業化的體育;另一個是非職業、非專業的體育。從人口來講,前者是極少數,後者是大多數;從動機來講,前者是謀生的手段,後者是享受的樂趣;從影響力來講,前者是提升國家榮譽的,後者是提升全民健康的。兩者對國家的可持續發展來說,缺一不可。

我印象中,中國人一般把體育看作尋找出路、提升名譽、改變命運的手段。大部分從業者從小就當運動員,進入體校,面臨人生選擇。我一個朋友從小游泳很好,被體校邀請當運動員,但她很想學習,只好放棄游泳,選擇了學習。另一個朋友從小打乒乓球,學習很優秀,上中學時面臨選擇,要麼打球,要麼學習,她選擇了乒乓球,進入國家隊,保持拿奧運獎牌的水準,但對於學習這條路,只能留下遺憾。

我在日本上中學是以「體育特長生」身份被錄取的。普通學生一般8點半上學,中午12點到1點半午休,5點鐘放學回家。而我早上7點鐘到學校早訓,上課,中午吃完飯做力量,5點放學之後繼續訓練,大概9點多回家,訓練用的是業餘時間。有集訓或比賽的話,可以請假,學校也許可,但回來後一定要補課。應考條件完全一樣,如果考不好,就畢不了業了。所以,對於任何一名日本青少年運動員包括奧運冠軍來說,學習第一,訓練第二。按照校規,成績不好、行為不良的運動員不能參加任何地區和全國大賽。

日本人相信「文武兩道」對一個人的成長最為重要,把學校的學習和業餘的訓練兼顧好,大部分國家隊隊員都是這樣走出來的。他們退役後也可以在經濟、媒體、金融、政治、文化等行業,成為最傑出的一群。我17歲時因受傷而退役,但學習還比較認真,退役卻有退路,至少有文字寫。而許多中國「同行」退役後別無選擇,只能當體育教師,有的甚至還去賣肉、搓澡。

國家顯然付出了巨大代價,我認識的幾乎所有中國家長都無法讓面臨高考的孩子好好運動,鍛煉身體。大家潛意識中都認為,體育運動不過是干擾成績的廢物,學習知識不過是干擾體育業績的廢物。

體育運動不是針對一部分人的壟斷品。一位著名體育人說得好,「中國只有金牌,沒有冠軍。」中國有13億人,國家養活的運動員據說有20萬左右,而拿金牌的只有51個和199個。在這個過程中被浪費掉的人才有多少?我指的是拿不出成績,無路可退,只好在社會底層和邊緣混下去的前運動員,還有當初願意好好運動卻無奈選擇學業的人才。

不是為了拿金牌,而是為了實現全民的健康生活這一長遠而核心的利益,為此提供各種惠民的公共服務,這才是政府應該做的事情。比如,建設免費的綠色公園,讓民眾在週末一起跑步。在我看來,4萬億經濟刺激措施也應投入這些直接涉及「國民利益」的方面。

我由衷期望,以廣州亞運的輝煌政績為契機,中國能擺脫「奧運」或「亞運」式體育,從而進入「全民健康體育」的偉大時代。

(此文刊登於《環球時報》2010122日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加藤嘉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