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最近,「入園難,難於考公務員;入園貴,貴過大學收費」的標題吸引了我的眼球。中國學前教育的資源稀缺和現實需求之間的鴻溝,已經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。在北京,包括80後在內的中國朋友經常向我抱怨,送孩子入幼稚園特別困難,孩子一生下來就要報名,排隊一兩年才能確保孩子進到「勉強能接受」的幼稚園。公辦幼稚園,尤其是好的公辦幼稚園自不必說,沒有特殊關係和管道,根本不可能把孩子送入園。就算民辦幼稚園,門檻也挺高,學費相當貴。前幾天,我與北京的資深幼稚教育人士深聊,瞭解到北京民辦幼稚園的月學費至少1000元(人民幣,下同),而且幾乎沒有上限,200030005000……入園時還需要交至少一萬元贊助費。我問,「月薪加起來一萬元的夫妻敢為孩子的幼稚教育付多少錢?」專家回答說,「他們迫切需要把孩子送到幼稚園,寧願付出一半以上的薪水。」

對於那些在大城市「蝸居」的年輕夫妻來說,貴絕不是個問題,無論多貴,都要想方設法把孩子「扔」出去。在當今中國城市生活壓力和成本空前高漲的形勢下,很少有夫妻能光靠男人的經濟實力養活家庭,也很少有女性能夠接受傳統日本女性似的「家庭主婦」角色,父母灌輸的傳統價值觀一般又不允許子女不要孩子。年輕夫妻明明知道在城市生活、養育孩子是一大困難,卻無法回避這一兩難的困局,剩下唯一可取的選擇就是儘早把孩子「托」給幼稚園。

除了中國大城市嚴重缺乏學前教育資源的「量」之外,更加迫在眉睫的是其「質」。我聽到過一種說法:「中國的幼稚園教小學的課程,小學教中學的課程,中學教大學的課程,大學重新學習幼稚園的東西。比如,對人講禮貌,誠實,守信……」在我看來,中國的基礎教育是很成功的。中國的中學生知識面很廣,思辨能力超強,外語運用能力令人驚訝,還具有國際視野,進入大學之前,該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基本都滿足了。而中國的高等教育還在探索中,不算成功,許多學生帶著基礎教育階段的姿態面對大學生活,或過早地接觸社會,比如大一就開始找實習,搜索就業資訊等,不好好享受人生中唯一自由自在的青春時光。

已經開始走向社會的我的同齡人——80後正在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,天天在媒體上飽受爭議。不少在華日本企業的老闆曾向我表述同樣的困惑:「年輕員工學習能力強,迅速明白原理,但缺乏禮儀和誠信,不懂怎麼對待上司和客戶,心態混亂,非常功利。」

浮躁、迷茫、功利、抑鬱……所謂「80後問題」,其根本原因幾乎都歸結於如何做人,而不在於如何做事。而做人的素質和修養只能在學前教育階段培養。可今天中國的學前教育跟基礎教育沒什麼兩樣,教師和家長都急於向孩子灌輸知識,書法、外語、鋼琴、數學……急功近利,覺得學東西越早越好,試圖讓自己的孩子提前完備所有知識面,並把它視為「成功」的唯一途徑。

增加幼稚園是當務之急,但若不改變學前教育的現狀,形勢將進一步惡化。在這方面,中國不妨參照日本經驗。戰後日本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無疑受益於教育,尤其是幼稚教育。日本孩子在3—6歲幾乎都在上幼稚園。老師在實踐中教的無非三項:一,如何與同學相處;二,如何禮貌對待長輩;三,如何靠自己解決問題。

(此文刊登於《環球時報》2010816日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加藤嘉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